
头条资讯
· 2022-05-23
全球12国发现猴痘,密切接触可传人!有国家隔离21天.....
5907
据联合国官网22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5月13日以来,全球12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已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
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病例。
世卫组织指出,猴痘一般在部分国家的某些动物种群中流行,偶尔导致当地人和旅行者感染。但目前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的,因为其出现在并非猴痘流行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方面担忧,多国出现猴痘病例或暗示猴痘病毒已经在社区隐匿传播,今后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01、全球12国出现猴痘,多国已采取防控措施!
数据显示,这些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美国。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死亡报告。
世卫方面认为,欧洲多国近期出现的猴痘病例属于“非典型”,仅极少数病例有过猴痘风险地区旅行史,且不少感染者经性病诊所检查确诊。
世卫官员海曼表示,猴痘病毒眼下“似乎正以性传播方式蔓延,这扩大了它在全球的传染”。
随着确诊病例不断增加,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采取防控措施。
5月18日,丹麦疫苗公司巴伐利亚北欧声明,该公司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BARDA)签署了价值数亿美元的合同。美媒《新闻周刊》19日报道称,5月21日美国报告今年首个人感染猴痘病例后,美国卫生部门已经订购了价值1.19亿美元的数百万剂猴痘疫苗。比利时要求猴痘感染者进行21天自行隔离。
猴痘出现人际传播,且有的国家病例之间没有关联,已引起全球重视。柬埔寨卫生部也发出通知,让民众警惕这种传染病,做好预防。
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猴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等等。
02、猴痘是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
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03、感染猴痘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
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世卫组织指出,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04、猴痘传播途径有哪些?
-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
- 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
- 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
猴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若与具有传染性的人密切接触,则感染猴痘风险更高,高风险人群包括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性伴侣。
- 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04、如何预防猴痘?
疫苗预防。据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2019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但未大范围接种。
治疗方面,一种早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于2022年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也还没广泛使用。
预防措施。日常注意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类消毒剂保持手部卫生。
此外,为降低感染风险,世卫组织提醒民众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柬埔寨头条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柬埔寨头条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联系立删。
全部评论 (0)